常见化学事故及其防护常识

    发布日期: 2021/9/1 0:00:00  浏览次数: 582

    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引起化学危险和泄漏、污染、爆炸、造成损害的事故叫化学事故。

        (一) 化学危险品可能引起的伤害
    1、 刺激眼睛--流泪致盲
    2、 灼伤皮肤--溃疡糜烂
    3、 损伤呼吸道--胸闷窒息
    4、 麻痹神经--头晕昏迷
    5、 燃烧爆炸--物毁人亡
        (二) 防止化学事故
    1、 了解化学危险品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2、 妥善保管好化学危险品。
    3、 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爆易燃气体。
        (三) 防护器材
    1、 制式器材:隔绝式和过滤过防毒面具,防毒衣。
    2、 简易器材:湿毛巾、湿口罩、雨衣、雨靴等。
        (四) 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1、 向侧风或侧上风方向迅速撤离。
    2、 离开毒区后脱去污染衣物及时洗消。
    3、 必要时到医疗部门检查或诊治。
     
    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化学危险品(以下简称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化学危险品(以下简称化学危险品)出、入库,贮存及养护。
    二. 引用标准
        GB 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 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三. 定义
        1 隔离贮存segregated storage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
        2 隔开贮存cut-off storage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
        3 分离贮存detached storage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
        4 禁忌物料incinpatible inaterals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
    四. 化学危险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1 贮存化学危险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的规定。
        2 化学危险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化学危险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 贮存化学危险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化学危险品贮存仓库。
        3 化学危险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 贮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5 化学危险品按GB13690的规定分为八类:
    a.爆炸品;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7-26批准1996-02-01实施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c.易燃液体;
    d.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e.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f.毒害品;
    g.放射性物品;
    h.腐蚀品。
        6 标志
    贮存的化学危险品应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190的规定。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按最高等级危险物品的性能标志。
        7 贮存方式化学危险品贮存方式分为三种:
    a.隔离贮存;
    b.隔开贮存;
    c.分离贮存。
        8 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 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禁忌物料配置见附录A(参考件)。
        9 贮存化学危险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五. 贮存场所的要求
        1 贮存化学危险品的建筑物不得有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建筑,其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和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 贮存地点及建筑结构的设置,除了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外,还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3 贮存场所的电气安装
    (1)化学危险品贮存建筑物、场所消防用电设备应能充分满足消防用电的需要;并符合GBJ16第十章第一节的有关规定。
    (2) 化学危险品贮存区域或建筑物内输配电线路、灯具、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都应符合安全要求。
    (3) 贮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建筑,必须安装避雷设备。
    4 贮存场所通风或温度调节
    (1) 贮存化学危险品的建筑必须安装通风设备,并注意设备的防护措施。
    (2)贮存化学危险品的建筑通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3) 通风管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
    (4)通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等防火分隔物,如必须穿过时应用非燃烧材料分隔。
    (5) 贮存化学危险品建筑采暖的热媒温度不应过高,热水采暖不应超过80℃,不得使用蒸汽采暖和机械采暖。
    (6) 采暖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
    (7)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
    (8)受日光照射能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分解、化合或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应贮存在一级建筑物中。其包装应采取避光措施。
    (9)爆炸物品不准和其他类物品同贮,必须单独隔离限量贮存,仓库不准建在城镇,还应与周围建筑、交通干道、输电线路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10)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隔离贮存。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氧气不得与油脂混合贮存,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属压力容器的,必须有压力表、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并定期检查,不得超装。
    (11) 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混合贮存,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应单独存放。
    (12) 有毒物品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场所,不要露天存放,不要接近酸类物质。
    (13) 腐蚀性物品,包装必须严密,不允许泄漏,严禁与液化气体和其他物品共存。
    六.化学危险品的养护
    (1) 化学危险品入库时,应严格检验物品质量、数量、包装情况、有无泄漏。
    (2) 化学危险品入库后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在贮存期内,定期检查,发现其品质变化、包装破损、渗漏、稳定剂短缺等,应及时处理。
    (3) 库房温度、湿度应严格控制、经常检查,发现变化及时调整。
    七.化学危险品出入库管理
    (1) 贮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必须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 8.2 化学危险品出入库前均应按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验收内容包括:
        a.数量;
        b.包装;
        c.危险标志。 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
    (2) 进入化学危险品贮存区域的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3) 装卸、搬运化学危险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
    (4)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5)不得用同一车辆运输互为禁忌的物料。
    (6) 修补、换装、清扫、装卸易燃、易爆物料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他工具。
    八.消防措施
    (1) 根据危险品特性和仓库条件,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设施和灭火药剂。并配备经过培训的兼职和专职的消防人员。
    (2) 贮存化学危险品建筑物内应根据仓库条件安装自动监测和火灾报警系统。
    (3) 贮存化学危险品的建筑物内,如条件允许,应安装灭火喷淋系统(遇水燃烧化学危险品,不可用水扑救的火灾除外),其喷淋强度和供水时间如下:喷淋强度 15 L /(min?m2); 持续时间 90min。
    九. 废弃物处理
    (1) 禁止在化学危险品贮存区域内堆积可燃废弃物品。
    (2) 泄漏或渗漏危险品的包装容器应迅速移至安全区域。
    (3) 按化学危险品特性,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处理废弃物品,不得任意抛弃、污染环境。
    十. 人员培训
    (1) 仓库工作人员应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对化学危险品的装卸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使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3) 仓库的消防人员除了具有一般消防知识之外,还应进行在危险品库工作的专门培训,使其熟悉各区域贮存的化学危险品种类、特性、贮存地点、事故的处理程序及方法。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
    化学品事故是指一种或数种化学品意外释放造成的事故。如1979年,温州电化厂氯气泄漏造成人59死亡,下风向成片草木枯黄,直接经济损失达 200万元。由此可见,化学品事故与其它事故相比,其后果更严重,因此如何预防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以及怎样将化学品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小(即 应急处理),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下面就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进行简略的介绍。
    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溢出或泄漏处理和火灾控制几方面。
    1、事故报警
    1.1  报警
    及时传递事故信息,通报事故状态,是使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处理得当会使可能形成灾难性事故变成灾害性事故,而一些小事故处理不当,延误时间,也能形成灭顶之灾。
    当发生突发性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火灾爆炸事故时,现场人员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检查事故部位,并向有关人员和“119”报警;如果是发生在企业内部,应向当班车间主任或值班长,同时向企业调度室报告;如果是在运输途中应向当地应急救援部门或“119”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1.2救援队伍
    各主管单位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应迅速组织一个应急救援专业队,各救援队伍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快速实施救援,控制事故发展,并将伤员救出危险区域和组织群众撤离、疏散,做好危险化学品的清除工作;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以便事故调查。
    等待急救队或外界的援助会使微小事故变成大灾难,因此每个工人都应按应急计划接受基本培训,使其在发生化学品事故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2、紧急疏散
    2.1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2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3、现场急救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C—42°C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
    ·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4、泄漏控制
    易燃化学品的泄漏处理不当,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而火灾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事故蔓延而扩大。因此。要成功地控制化学品的泄漏,必须事先进行计划,并且对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4.1泄漏处理注意事项: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4.2泄漏控制
    如果有可能的话,可通过控制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来消除化学品的进一步扩散。这可通过以下方法:
    在厂调度室的指令下进行,通过关闭有关阀门、停止作业或通过采取改变工艺流程、物料走副线、局部停车、打循环、减负荷运行等方法。
    ·容器发生泄漏后,应采取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能否成功地进行堵漏取决于几个因素: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
    4.3对泄漏物的处理
    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泄漏物处置主要有四种方法:
    ·围堤堵截: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对于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稀释与覆盖: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一技术 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 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人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含油污水系统处理。
    5、火灾控制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扑灭火灾,反而 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化学危险品火灾是一项极其重要 又非常危险的工作。从事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人员和消防救护人员平时应熟悉和掌握化品的主要危险特性及其相应的灭火措施,并定期进行防火演习, 加强紧急事态时的应变能力。
    一旦发生火灾,每个职工都应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作用和职责,掌握有关消防设施、人员的疏散程序和危险化学品灭火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5.1灭火注意事项
    发生化学品火灾时,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5.2灭火对策
    5.2.1扑救初期火灾
    在火灾尚未扩大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适当移动式灭火器来控制火灾。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然后立即启用现有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5.2.2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有的火灾可能造成易燃液体外流,这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飘散流淌的液体或挖沟导流将物料导向安全地点,另外,用毛毡、海草帘堵住下水井、阴井口等处,防止火焰蔓延。
    5.2.3火灾扑救
    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决不可盲目行动,应针对每一类化学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来安全地控制火灾。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待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
    必要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
    当火灭了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
    应急处理过程并非是按部就班地按以上顺序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同时进行,如危险化学品泄漏,应在报警的同时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等等。
    化学品事故生成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一旦发生化学品事故,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慌乱,处理不当,又会引起二次灾害。 因此,各企业应制订和完善化学品事故应急计划。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应急方案,定期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广大职工具备对付突发性灾害的应变能力,做到遇灾不 慌,临阵不乱,正确判断,正确处理,增强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伤亡。
    化学品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事故日益增多,危害程度越来越大。但化学品却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每一个人 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与化学品打交道。因此,如何控制化学品的危害,有效地利用化学品,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在化 学品安全管理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安全使用和控制方法进行了规范。
    1、工程技术
    工程技术是控制化学品危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工作场所中化学品的危害或尽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以免危害工人,污染环境。工程控制有以下方法:
    1.1替代
    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是消除化学品危害最根本的方法。世界各国都为之付出巨大投资。我国近几年也投人大量人力和物 力,研制使用水基涂料或水基黏合剂替代有机溶剂基的涂料或黏合剂;使用水基洗涤剂替代溶剂基洗涤剂;使用三氯甲烷作脱脂剂而取代三氯乙烯;喷漆和除漆用的 苯可用毒性小于苯的甲苯代替;制油漆的颜料铅氧化物用锌氧化物或钛氧化物替代;用高闪点化学品取代低闪点化学品等。
    1.2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作为操作控制的首选方案很有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这时可考虑变更工艺,如改喷涂为电涂或浸涂;改人工装料为机械自动装料;改干法粉碎为湿法粉碎等。
    有时也可以通过设备改造来控制危害,如氯碱厂电解食盐过程中,生成的氯气过去是采用筛板塔直接用水冷却,结果现场空气中的氯含量远远超过国家卫 生标准,含氯废水量也大,还造成氯气的损失。后来大部分氯碱厂逐步改用钛制列管式冷却器进行间接冷却,不仅含氯废水量减少,而且现场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得到 较好的解决。
    1.3隔离
    隔离就是将工人与危险化学品分隔开来,是控制化学危害最彻底、最有效的措施。
    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化学品用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如隔离整个机器,封闭加工过程中的扬尘点,都可以有效地限制污染物扩散到作业环境中去。
    1.4通风
    控制作业场所中的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通风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
    通风分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两种。
    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通风。使用局部通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了通风罩控制范围内。为了确保通风系统的高效率,通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对于已安装的通风系统,要经常加以维护和保养,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
    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全面通风亦称稀释通风,其原理是向作业场所提供新鲜空气,抽出污染空气,进而稀释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从而 降低其浓度。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时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 性、无腐蚀性污染物存在的作业场所。
    2、个体防护和卫生
    在无法将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降低到最高容许浓度以下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工作场所中有害化学 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工作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 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种辅助性措施。
    2.1呼吸防护用品
    上一篇资讯: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下一篇资讯:实验室废气处理方法